| ||||||
房地产经历了疯狂上涨之后,国家开始进行行政干预,房地产政策的轮番重磅出击,也给购房者的心里带来一定的冲击,部分购房者开始回归理性。但是究竟应该感性抗拒还是理性购买?这着实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下面仅以我身边发生的小事例来解析一下如何来应对当下的房地产形势。
关系很好的一个同事几年前就备好了儿子到八中上学的房子,无奈今年中考后,考了高分的儿子被均衡教育政策下的随机抽签抽到了六中,这意味着不能住校,每天接送吧,对刚刚才学会开车的她真是不小的考验。思量再三,决定在六中附近租房,最后在百大CBD后面租了一个全家都满意的三房两厅,但每月的房租要5000元人民币。如果不是她那样小康以上的家庭,5000元月租真是一笔可观的支出,难怪她家的大姑子一个劲地怂恿他们把房子买下来算了,她说,每月5000元的房租,一年就6万,十年就60万啦。买还是租呢?已经拥有了六套房的他们暂时还没有拥有第七套房的决心和实力。租吧,有闲钱还可以周游世界呢,没有必要把活钱都变成房子。这是她的原话,也是大实话。
无独有偶,新近才相识的一位职业经理人也遇到同样的烦恼,女儿马上要到上海上大学,他们的意愿是上完大学以后的女儿尽量要在上海留下来,她询问我,“该不该在上海买房?”“上海的房价已经这么高了,买了房子会有风险吗?”我说,如果手头的钱还算宽裕,为女儿以后的生活买个小套也未尝不是好的选择,不过在区位、户型、品质、价格、开发商的市场声誉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尽量买对的而不是买贵的。她说,“是啊,不买房买什么呢,股票、黄金?好像也都有风险啊。”我说,“从古到今,不动产投资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亏的,除非地震、经济政治社会危机等,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呢?”有多余的钱,买房总比存在银行划算。
房地产新政下,作为有购房愿望的消费者或者投资者,究竟是感性抗拒等待更低的买点到来,还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理性购买?在当前的境况下,对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是前者,万一房价不跌怎么办?如果是后者,万一后来发现更有利的购买对象怎么办?房子,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无论是住宅还是商铺,对普通居民而言,一项购买行为的发生,可能意味着一辈子的积蓄用光光,还意味着资产的流动性变差,还意味着可能有很高的机会成本。买房或者不买,实际上是一个投资选择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我是为了自住不是投资。即使是自住,何尝不是投资?何尝不是在一次性投资获得70年产权与分期付房租而不拥有产权之间的选择?
与一生中会有多次迁移的欧美人相比,中国人对拥有自己房子的欲望要强烈得多。我的感觉是,这可能与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居民流动性差有关,还可能与中国文化有关。有一项资料显示,美国人平均一生要迁移12次。一般情况下,美国人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收入不高,一般是租住小房子;收入高点了,就换租大点的房子;有条件供房了,再搬到自己买的房子里;收入再增加了,卖掉小房子再买大房子;再发达了,换到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房子里去。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可能会换好多个工作生活的城市。美国公民每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就自动成为了那里的居民,自动地拥有了该地的管理地方政府的权利——选举权和其他政治参与权利,自动的享受当地的社会福利待遇。不需要申请或批准,不需要办理什么户籍手续。你只要在那个地方居住,即使是租住的房子,当地政府也会主动找到你,请你行使权利。美国人老了,房子是不会留给子女的,而是卖掉再搬到老人公寓里去颐养天年,在去天堂以前把信用卡里的美元都花光。这跟中国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不耐烦了,因为我还是没有回答,到底该不该买房啊?你看,我认为我已经说明白了,答案是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啊。考虑你的资产负债状况,考虑你的需求、偏好、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好你自己的买房投资决策。再好的投资环境,也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赚钱。反之,再险恶的投资环境,也有人赚钱。
![]() | ||||||||||||
![]() | ||||||||||||
免费热线电话:800-860-2166 鲁ICP备09029543号 蜀ICP备07004235号 京ICP备09042705号 | ||||||||||||
技术支持热线: 013806308988 | ||||||||||||
本地化服务:北京:010-62524721 烟台0535-6641848 威海:0631-5206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