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关
 
 
 ·权威人士称房地产是政治问题 调控绝不会放松


权威人士称房地产是政治问题 调控绝不会放松

 房地产OA 房地产软件  房地产管理软件

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情况专项督查组于近日披露的调查结论显示,调查涉及的全国16个省市中,超半数省市的楼市调控落实情况受到了肯定,督查组仅对湖北、湖南、河北、山东等省,以提醒、建议等方式提出了委婉批评。

  看上去,中央的态度比较“怀柔”。今年二季度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普遍回暖,房价持续反弹,部分二三线城市纷纷以各类放松政策试探中央的调控底线。但是,一位接近中央决策层的人士近日却对财新记者表示,“很多人以为商品房限购政策会放松,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中央对地方政策执行情况将严格监督,哪儿有反弹就会去压。”

  这位权威人士指出,“房地产不只是高房价的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牵涉到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征地的矛盾、腐败链等问题,这些都是政治问题。这些问题现在不但没有解决,还在恶化,所以调控绝不会放松。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只能靠保障房,而非商品房。”

  他透露,目前中央对地方政府完成保障房建设的情况并不满意。现在保障房建设存在很大水分,比如开发商不兑现承诺配套开发的保障房,很多保障房项目挖个坑就算开工等等,“保障房建设缺乏监督(或惩罚)机制。中央还有大的政策,将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政策。但是否能推,还得看上面的决心。”

  住建部官员近日对外透露,住建部将于今年下半年派出专项巡查组对全国11省保障房建设情况进行巡查。

  今年全国保障房开工任务为700万套。住建部一位官员向财新记者透露,截至6月底,保障房的开工数为63%。但这一统计数据是否还有水分,仍被外界质疑。在配建、回购、限价等诸多保障房建设模式中,过去的各地实践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建立针对保障房建设的独立监督机制,确为当务之急。

  配建模式悖论

  上述住建部官员向财新记者表示,住建部对商品房配建保障房的原则性规定是:是否要先建保障房才能允许卖商品房,要看地方各自不同情况,由地方自己做主。

  商品房配建保障房,是指政府将“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房”作为土地出让的必要条件之一,由获取土地的开发商承担保障房的开发建设任务;作为对价,政府相应降低一部分土地出让金。这是近年来地方政府缓解保障房建设资金压力的最为普遍的做法。

  然而,各地对配建的执行、监督力度不尽相同。北京的执行颇为严格,按照北京市建委规定,配建保障房的地块,一定要依据规划先完成配建,否则其他商品房就拿不到预售证。

  对开发商来说,配建模式提高了前期投入资金和运营成本。相当数量的开发商对配建的保障房项目存在消极怠工、拖延工期等情况,就连北京的不少地块也不能完成配建任务。据财新记者了解,位于北京北三环的某地块2009年成功出让,其中要求配建2万平方米的公租房。但合同仅仅约定了公租房的建设面积和回购价格,对何时开工、建设进度、政府回购等都没有具体时间表。

  上述住建部官员表示,“配建模式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粗放管理,二是把保障房的价格挤到商品房里,抬高商品房价格。咱们一方面要眼睁睁地看着房价抬高,另一方面又要这样(用配建模式)来解决,这是一个悖论。”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也对外表示,“我们注意到引进企业建保障房,实际上是把保障房的成本摊入商品房,由买商品房的人分担风险和代价,这并不是合理的制度。”

  配建模式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不仅无法保证正常建设完工,而且极容易在分配环节出现问题。据财新记者了解,一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区附近的地块,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开发商从拿地开始,就受到该区政府部门众多领导施加的压力,他们对该保障房“建成什么样、多大面积、什么户型”等提出了多种意见。“本来以小户型为主的保障房,最后都变成了大户型的好房子,就是政府公务员家属楼。这样的好房子谁不想要?而且盖完以后分配不好还得罪人,我都不想干了。”这家开发商一位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

  地段位置越好的地块,越容易出现分配问题,这在开发商中已经不是秘密。不少开发商都十分头疼,有限的保障房到底留给谁?有的开发商怕得罪人,最后甚至选择放弃项目。

  北京首个“限房价、竞地价”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项目 房山区长阳国际城项目,房山区政府即通过控制商品房预售证的方法,预留了800套限价房,欲作为政府分配之用。(详见本刊2011年第21期报道“800套限价房暗度陈仓”)但据财新记者后续了解,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之下,房山区政府最终放弃了这800套限价房。

  有专家认为,配建模式通过压低地价,把挤出的土地利润通过保障房分配,让渡给低收入群体,这属于明补。但是这一过程存在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公众关心的并非明补或暗补的形式,而是这些土地利润最终“补给了谁”?

  回购房财技

  回购房是配建保障房的形式之一。不过,实际操作中,很多回购房并不一定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房,但仍然可能被纳入保障房的统计口径。

  近期备受关注的北京地王“万柳地块”,要求配建1. 64万平方米回购房,回购价格仅为1万元/平方米,其未来的分配问题备受关注。以这一地块的稀缺性来看,政府的回购价必然与该项目商品房存在巨大的价差。可以预见,“羊毛出在羊身上”,开发商的回购房成本最终将转移至商品房。有市场评论人士对财新记者称,政府虽然在表面上短期范围内控制了地价、房价,但这种做法显然是权宜之计,最后都将由市场埋单。

  财新记者了解到,“万柳地块”的招标文件并未明确回购房就是保障房,且回购房的规划、建设、分配方案也都没有明确规定,开发商中赫集团还有待和政府进一步商议。中赫集团一位高管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些回购房就会建成保障房,也有可能是建成商品房,政府回购后再以市场价卖出(或者委托销售),差价用来补贴六郎庄拆迁。我们倒是希望建商品房而非保障房,这样好规划,也能保证品质。”财新记者注意到,“万柳地块”在挂牌出让时,项目名称即附注为“六郎庄搬迁平衡资金用地”。

  如果“万柳地块”回购操作成功,当地政府无疑一举多得,既少掏了拆迁款,避免了地价太高引发政治风险等,如果可以打擦边球,把这批回购房计入保障房,还可增加保障房完成数量。从中可见,这样的回购房,无非是政府的一种新财技。

  保障房变种

  除了上述回购房,小产权房、集资建房等保障房变种的数量和规模也呈上升之势,公务员、教师、定向安置、职工宿舍等众多名目都被纳入保障范围,并进入保障房的统计口径。

  在国务院有关规定中,集资建房是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组成部分,建设标准、参加对象和优惠政策均按经适房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不能变相搞实物分房或房地产开发经营。而经适房由于分配环节的巨大灰色空间,已是保障房所有类别中最饱受诟病的一类,近年来被逐步削减。今年深圳甚至明确规定,新开工的保障房中将不再有经适房。

  经济适用房虽然被逐渐摒弃,但单位集资建房作为经济适用房的一个变种,现在却呈抬头之势。高策顾问董事长李国平向财新记者表示,单位集资建房一方面作为保障房统计入账,政府高兴;另一方面不用公开分配,员工或公务员以低价买到了房子,也高兴。所以,虽然违规,但地方上集资建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非常普遍。

  他向财新记者指出,北京应该是保障房相关政策执行得最好的城市之一,然而在北京,小产权房的博弈就十分激烈。国土资源部明确规定小产权房属于违建,要禁止和查处,北京市国土局还于一年前发起过一场严查小产权房的行动,一度打压了小产权房的建设势头,但随着北京房价持续在高位徘徊,小产权房的建设又在复苏。

  李国平对财新记者表示,“很多公务员自己都在买小产权房,他们会去真正查处这些房屋吗?小产权房能够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房山区良乡、昌平区小汤山等京郊区域大范围‘野蛮’生长,说明其存在着强大的内生力量,这也成为地方利益和中央政策之间博弈的集中体现。”.

房地产OA 房地产软件  房地产管理软件

房地产OA 房地产软件  房地产管理软件